龟蛋孵化蛭石,我就这么弄

牛马 我为乌龟做牛马 2017-01-30

 

又是一年春来到,上一年孵化的介质也该换换了。(我好像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我的孵化盒蛭石是一次性孵化一年,中途不加水,每年重新更换一次孵化底材。)最近正好孵化箱内一个大盒蛋放满了,需要再放一个孵化盒,于是记录一下我配置孵化底材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

我使用的是4-7MM颗粒大小的粗颗粒园艺蛭石,就是上图这种,只要颗粒够粗,其实什么牌子无所谓啦!根据个人孵化的手法(我还是比较喜欢采用全埋方式孵化),我习惯蛭石混合珍珠岩使用,以增加透气性,蛭石和珍珠岩的配置比例为两至三份蛭石配一份珍珠岩。

这次更换的蛭石珍珠岩并非全新,是夏季蛋孵化后换下来晒干的,绝大部分颗粒依然饱满,筛去粉末,依然还可以使用。先倒入孵化盒子以确定需要的量,由于吸水后会有一定比例的体积膨胀,所以干料可以比预计的量少一点。

非要说个数据的话,我这盒子尺寸为长30*宽30*深15CM,放入的孵化材料约为9厘米高,加水膨胀后,大约会涨到11-13厘米高。无论作为全埋还是半埋还是裸孵,底材深度都足够,而且总量较多,更能提供均衡和长时间的湿度保证。

下面准备一个脸盆和一个淘米箩(细孔筛箩均可)。不好意思脸盆自带广告了,没法子,买洗衣液送的嘛~~

如上图,把蛭石底材倒入淘米箩里,淘米箩放在脸盆里。

刚刚好盛满箩筐,实际上长期坚持自己的孵化方式,连选用的容器工具都会随之匹配。

接下来就是直接倒入开水,加水消毒一起做了。倒的时候缓缓加水,尽可能每个地方都淋到,中间适当多倒一些水(因为锅底型的淘米箩,中间底材厚四周浅)。这么些蛭石正好配一瓶开水,这就是我个人一直固定的配比。

加完水,端起淘米箩,可以看见有多余的水流到脸盆内,如果把握不好加水的量,多加一点也无妨,脸盆内的积水短时间不被蛭石吸收,说明就是水足够多了,倒掉盆内的水即可。

如果水加多了,可以在脸盆底垫一个东西,有一点高度的均可,我这里就放一个猫砂铲子,把装满蛭石的淘米箩再架上去,多余的水会逐渐滴下来,有了垫物,多余析出的水就不会再浸渍回蛭石里了。

然后就是等待加过热水的蛭石变成常温了,如果和我一样家里有养猫的话,最好扣上一个罩子,免得被喵星人当便盆了哦!(我就扣上一个有历史的竹筛子)

强调一例个人观点:有一些说孵化的文章说,用手挤压蛭石,把多余的水挤掉。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伤害了蛭石或珍珠岩本身的多孔疏松的结构,而且会破坏颗粒完整性。而这个结构特点正是我们摒弃传统的黄沙而选用蛭石珍珠岩做孵化介质的最大原因。我们之所以选择蛭石,还选粗颗粒的,就是为了达到孵化的长时间保湿和良好的透气性,这就全靠多孔的结构和合适的颗粒搭配,我们需要维持底材颗粒的饱满和疏松,重复使用的时候最好还要筛去粉碎的部分,以维持最好的介质状态,从而达到尽可能高的孵化率。

经过一夜自然降温,次日即可把淘米箩里的蛭石倒回孵化盒,可以明显感觉蛭石体积增大了。

如何权衡底材有充足的水分盒良好的通气性,网上很多说法还是沿用过去的一些龟鳖养殖书本上的标准。所谓的”攥之成团,撒手松散“,这种说的是过去的黄沙孵化湿度标准。现在龟友们普遍都采用蛭石或类似介质孵化,这样的标准显然不再适用。我个人的经验是保持蛭石颗粒依然松散不粘团,抓过的手有潮湿,但是并无明显水渍。

或者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来测试一下含水量,随便挑一个蛭石颗粒(不要挑珍珠岩,革命分工不同,珍珠岩是主管透气的),蛭石颗粒清爽不粘手,表面看不到明显的水渍,但是用手捏它,会看到很多水从蛭石截面的孔隙里挤出,这就说明湿度是很合适的。

加盖,孵化盒和底材就算准备完成了。

其实这种盖子并不严密的盒子不用打孔也可以,但是作为强迫症的我,还是规规矩矩给打了四个透气孔。

这样就可以直接进入孵化箱预热,达到温度后开始孵化龟蛋了。

当然也可以更换任何形式的孵化盒,比如这种便当盒,也是我常用的。(喵星人乱入)

便当盒盖子相对比较密封(装饭菜的玩意可不敢撒汤漏水哦),所以透气孔是必须有的,根据盒子容积大小,打的孔大小和数量也不同,我这种小盒子,也就盖子长边打两孔,短边打一孔,孔直径也只有两毫米吧。另外我特意选的是凸盖款,这种盖子的好处就是多层盒子叠加的时候,不用担心压住透气孔,因为孔我都是打在盖子的侧面。当然我这也是穷讲究了,大家因地制宜,利用手头材料就好。

好吧,进箱预热,等待收蛋入孵!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并感觉最好的孵化方式,祝愿大家都能繁殖出越来越多的龟宝宝!

关于孵化箱的制作,可点击下方延伸阅读里关于孵化箱DIY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