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头闭壳龟底板之我见

金甲靈龜 2015-11-15

(文章转自杭州金头大家胡先生)
作为国内较早饲养金头闭壳龟的龟友之一,本人有幸于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接触野生个体并繁殖出苗。
众所周知,金头闭壳龟因饲养难度低、外表艳丽、姿态优美、互动性强等优点深受广大爱好者喜爱,但野生个体只存在于非常狭窄的区域,数量极少,所以在以前能接触和交流的个体并不多。早期购买金头最重要的标准是健康和品相完整,直到后来饲养多个金头的龟友,才会考虑到底板花纹最好有多样性,但当时大都不会去刻意地追求。
现在,为了实现大多数龟友心中的终极目标,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饲养金头的队伍,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背甲和底板出现了非常苛刻的要求。以我之见,因为金头的昂贵价格,龟友们入手金头时是非常谨慎和挑剔的,只有具备明显该物种特征、背甲红斑面积大、底板清爽的,心里才会觉得踏实和满足,当然这种心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物种起源》一书有详细关于野生动物体征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会有明显变化的论述。以我多年饲养金头的经验来看,野生金头大多为底板花纹较黑的个体,它的二代底板黑色花纹面积通常不会增加,相反会不断减少,包括早期从未见过的竹叶底的出现,也证实了黑色素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在不断减少。
正因为金头闭壳龟没有哪两只的底板花纹是完全一样的特性,恰恰增加了金头的神秘气息。就像有人喜欢胖的、也有人喜欢瘦的、而更多的喜欢不胖不瘦的一样。每一个爱好者对金头闭壳龟的评判标准都会不一而足,不过本人倒是觉得能够拥有几个底板像水墨画一样变化莫测的金头闭壳龟,不啻为人生的一大乐事。
说来惭愧,被本人早期养死的金头不下十个,其中有大有小,大多是由于当时缺乏选龟经验,买到钓钩捕获的个体,再加上早期缺乏饲养及护理经验,从而造成死亡。悲痛之余,用保留下来的几个野生金头龟壳来进行一下缅怀吧! 最后,本人不惜自揭伤疤来抛砖引玉,以与龟友共探讨。

下图为大英博物馆的金头标本:

下图为网上收集的一些金头的底板图:

欢迎交流:QQ1661370308;
微信:dtxgui